一、引言
粉末冶金研究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分为粉末冶金、特种陶瓷和复合材料三个方向,对第二学期分流到本专业的2024级在读本科生(指标数236)同时分方向构建9个行政班级,通过开展特色化、精细化培养,提升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工作组
组长:张 妍 黄 曦
组员:李 凯 王章维 文青波 张 翠 刘滨睿 杨海霞 刘丽姗 周康宁
秘书:周康宁(兼)
三、班级设置与培养方向
(一)班级设置
共设置9个班级,预期为每个方向开设3个班,每个班20-30人。根据学生申报志愿的情况,允许动态调整1个班级编制,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志愿。操作细则详见第四部分。根据分方向结果,将在分流结束后按照专业方向成立新的班级。
(二)培养方向
1. 粉末冶金
培养目标:培养在粉末冶金领域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涵盖粉末制备、成型、烧结、性能优化等关键环节及应用领域。
2. 特种陶瓷
培养目标:培养在特种陶瓷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涵盖特种陶瓷的基础理论、制备工艺、性能特点、应用领域等。
3. 复合材料
培养目标:培养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涵盖复合材料基础理论、制备技术、性能测试、结构设计、应用等方面。
四、分方向与选课各步骤的工作安排
(一)方向宣传
在2025年春季期的专业分流和分方向工作过程中,研究院将组织三个方向的宣讲会,由方向负责人和优秀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各方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师资和科研队伍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方向的特点。
(二)志愿填报与录取
志愿填报与审核环节安排在第二学期(即2025年春季期)专业分流结果公布之后。已分流至本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在分方向前填写志愿在线调研表,研究院学工收集学生志愿后,工作组召开会议,遵循“统筹协调、公平公正”原则开展录取工作,具体流程如下:
1. 志愿填报。每位学生按梯度填报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逾期未报视为服从调剂。
2. 第一志愿录取:各方向负责人组织相关教师,综合学生志愿及加权平均成绩进行审核,确定各方向初步录取名单。各方向在本轮录取的最大名额均不得超过90人。若所有方向第一志愿人数均在60-90人区间,录取工作结束。否则,进入后续调剂环节。
3. 在进行方向志愿的录取工作时,将依据学生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序,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对学生的第一志愿方向进行录取。当某一方向的录取人数达到其容量上限90人后,对于后续仍选择该方向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则按照其第二志愿方向进行录取分配。若其第二志愿方向的名额也已满员,则继续参考其第三志愿方向进行分配,依次类推,直至为每位考生分配到合适的方向。图1为理想情况下分方向后的行政班级安排。
图1 理想情况下分方向行政班级安排
4. 最终统筹安排:经前期流程后,若仍有学生未被安排,研究院将参考学生意愿进行统筹,确保其进入合适方向学习。在此过程中,将尽量保持现有教学班及行政班成员划分的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调整。工作组将依据各方向录取人数,讨论是否对班级数量进行统筹调整。分方向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分方向流程图
5. 在大三上学期开始的前两周,学生可申请进行一次方向调整,通过学籍异动调换行政班级的方式实现。为保障教学安排的有序性,转换比例不超过原方向人数的15%,当超出指标数时,按加权平均成绩排名和综测成绩排名确定优先顺序;各专业方向接收转专业学生后,原则上每班不超过30人。调剂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方向调整流程图
五、选课、实践环节和推免工作的管理
分方向工作完成后,从第六学期开始,学生需严格按照所选方向进行选课。研究院将设定选课人数上限,以确保各方向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学生不得选修其他方向的课程,但可以根据兴趣旁听(不计入毕业学分)。
实践环节将严格按照分方向后的班级进行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研究院将积极与各方向的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每个方向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研究院将依据专业全体学生(不区分方向)的加权平均成绩排名和综测成绩排名,开展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的下达与选拔。
粉末冶金研究院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