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上办公     教师登录     English    
学院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SiC基纳米陶瓷:先进制备方法、微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主讲人:余兆菊,厦门大学教授

时间:2025年4月18日  16:00

地点:三一大楼506

报告摘要:

聚合物先驱体陶瓷(PDC)法经聚合物成型-热解制备陶瓷,通过聚合物先驱体原子尺度设计-调控陶瓷组成(化学组成、相组成)与微结构(纳米/微米结构)以获得预期性能。与传统的粉未烧结法相比,PDC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种制备硅基陶瓷的先进方法。基于此,我们通过PDC法制备了系列SiC基纳米复相陶瓷。在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先进陶瓷材料方面,我们开展了如下研究:设计制备系列含过渡金属HfTa单源聚合物先驱体,经PDC法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硅基纳米复相陶瓷(如SiC-HfC-C,SiC-TaC-C.SiC-HfTaC-C等),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电磁性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首次通过PDC法原位形成独特的金属碳化物@碳的核壳结构,并证实核壳结构可巧妙地调控材料的性能。

在环境功能陶瓷方面,我们开展了如下研究:制备含纳米碳相(碳纳米管,石墨烯)、Nowotny相的SiC基纳米复相陶瓷,在电磁吸波、电磁屏蔽、光催化分解染料及电化学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PDC法原位形成Nowotny相,并首次发现其在催化、电磁性能方面的先进功能性。综上所述,我们系统研究SiC基纳米复相陶瓷的相组成与微结构,并建立“聚合物分子结构-陶瓷组成、微结构-陶瓷性能”之间的科学联系,为拓展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硅基陶瓷的功能性与应用莫定理论基础。

主讲人简介: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德国“洪堡学者“、中国国投研究院兼职科学家、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入选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2004年获得武汉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同年到厦门大学任教。2012-2013,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材料与地质科学学院访问研修2016-2017,担任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材料与地质科学学院客座教授。 2017-2018,获德国“洪堡资深研究员(Humboldt Research fellowship 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项目资助。2022年1月,获得美国陶瓷学会工程隆瓷部(Engineering ceramics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jubilee Global Diversity Award"奖。2022年11月,获得美国陶瓷学会“ACers GlobalAmbassador"奖。2023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Scientists 2023),目前,招任《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和《npi Advanced Manufacturing》副主编,并担任《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和《Materials》编委。曾担任欧洲陶瓷会志《JournalofAdvanced ceramics》《Journal of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首席客座主编(Guest Editorin chief),陶瓷领域重要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组委会成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ctaMaterialia、Nanoscale、」Mater chem c等国际期刊上已经发表SC论文12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作分会邀请报告40多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单源聚合物先驱体法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2)低维纳米功能材料(电、磁催化等):3)有机硅功能高分子材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重点项目一级子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航空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十五"和“十一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福建省陶瓷重大专项、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省重点课题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承担了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项央企、上市公司委托的技术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