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团学动态

【军训简报】中南初体验

2025-10-22 宋子超

走出校史馆,午后的阳光依然炽烈,那份历史带来的厚重感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连带着十月的暑气,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方才在馆内,时间仿佛被压缩,中南大学近七十载的峥嵘岁月,如一幅磅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我的指尖曾轻轻拂过展柜的玻璃,下面是一张泛黄的建校初期规划图。没有如今这般宏大的校区,只有朴素的线条与蓝图。我仿佛看见第一批师长们,在百废待兴的土地上,用脚步丈量未来,用信念打下第一根桩基。从工科起航,到矿冶闻名,再到如今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每一步跨越,都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那种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比任何口号都更具冲击力。

最让我心灵震颤的,是“西迁”往事的那段讲述。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时,前辈师生们背上行囊,将课堂与实验室迁往遥远的西南腹地。展柜里简陋的实验仪器、手写的讲义稿、条件艰苦的老照片……它们无声,却震耳欲聋。我无法想象,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他们是怎样守护知识的火种,又是怎样在困境中坚持钻研。与他们所面对的考验相比,我们军训中流的汗水、晒黑的皮肤,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前辈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洪流,他们的奋斗,不是为了个人的前程,而是为了“实业救国”、“科技报国”的铮铮誓言。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到尖端科技突破,中南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国家发展的年轮里。这种“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精神底色,原来并非虚言,它早已在一代代中南人的血脉中流淌。

思绪回到当下,操场上依旧口号嘹亮。我挺直了曾被阳光压弯的脊梁,踢出的正步也仿佛多了几分力量。因为我们踏着的这片土地,承载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我们身穿的这身训练服,连接的是一段光荣的过往。了解历史,方知肩上责任。军训磨练的是我们的体魄与意志,而校史馆里的那一课,则为我们注入了精神的钙质。

往昔的星火,已在我们手中接过。作为新中南人,我们的旅程,此刻才真正开始。